ofo为何在美国紧急刹车?

  与Uber一样,ofo已经发现同时在亚洲市场和美国国内运营的目标过高。 

  来源:财富中文网

  作者:Eamon Barrett

  译者:Charlie

  审校:夏林

  ofo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独角兽公司之一,也是业界的领跑者。目前正在急速扩张海外业务的ofo却停止了在美国的运营。这是出行类公司全球竞争故事出现的最新波折。在这个故事里,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以及拼车行业先锋Uber和Lyft都是核心角色。 

  总部设在北京的ofo于去年夏天进入美国,1000辆小黄车率先摆在了西雅图街头。这一年里,ofo在美国的30座主要城市投放了4万辆自行车。就在今年6月,该公司还表示希望在年底前进入100座美国城市。 

  因此,当7月下旬ofo宣布美国业务将进入“休眠模式”时,就难免让人感到意外。虽说是休眠,但由于多个城市的业务都陷入停滞,估计ofo的100名美国员工中将有70人失去工作,三名ofo美国高管则已经离职。 

  ofo将撤出美国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当地法规。该公司发表声明称:“ofo已经开始重新评估那些给新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设置障碍的市场,并将优先在那些支持替代性出行方式,并允许我们继续服务于顾客的切实可行的市场发展业务。” 

  在国内,ofo及其对手摩拜单车可以在监管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快速扩张,通过大量投放自行车来确保自己的主导地位。官方最初对此持默许态度,但两家公司的自行车很快就淹没了大街小巷,这让地方政府开始倾向于出手干预。 

  对要进入美国的共享单车来说,自行车在中国城市里“占领”人行道或堆积如山的画面并不是什么好的宣传。美国议员对率先在中国流行的“无桩”共享单车模式也一直较为谨慎。 

  大多数引进无桩共享单车的美国城市都采用了试行的办法,并且严格限制共享单车公司投放自行车的数量。在华盛顿,ofo的投放量被限制为仅仅400辆,该公司表示这使它无法实现规模效益。 

  美国的共享单车出现的比中国早,美国地方官员更习惯于传统租赁模式带来的整洁市容。这种模式下自行车从存放点借出,最终还要归还到存放点。 

  Uber和Lyft的两轮之争 

  在美国,共享单车行业的领军者是Motivate。Lyft最近斥资2.5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,并将把这个品牌重新包装为Lyft Bikes。Motivate掌握着美国约80%的自行车出租业务,而且经常和赞助企业合作以提升收入。在纽约,Motivate的自行车得到了花旗的赞助;在旧金山,冠名这些自行车的是福特汽车。 

  总部设在纽约的Jump采用了另一种单车共享模式,而且有望在将来和Motivate抗衡。Jump是第一家在旧金山拿到牌照的无桩共享单车公司,此前很多年旧金山一直和Motivate签有独家运营合同。 

  Jump的脚踏电单车(便于在旧金山湾区的山丘道路上行驶)上装有固定式自行车锁,但也可以配备U型锁,这样就能把自行车锁在栏杆等固定物体上。这项功能避免了Jump和芝加哥监管部门发生冲突,因为后者要求停放自行车时必须锁在栏杆上。正是这项规定让ofo在今年7月初带着些许不满退出了芝加哥。 

  Uber在今年4月收购了Jump,出价估计为2亿美元。Motivate的有桩单车模式的成本远高于Jump的无桩模式,许多人认为这是Jump的竞争优势所在,对此Uber也展示出了信心。现在还不清楚在Lyft的治理下,Motivate颇有价值的赞助协议还能否继续生效。 

  Uber和Lyft还打算涉足去年风靡全美的电动滑板车,这个领域的主要龙头企业是加州共享单车公司Lime。Uber最近参与了Lime的一轮融资。这家公司是最早将无桩共享单车移植到美国的公司之一,比ofo和摩拜单车登陆美国早了几个月。筹集了4.67亿美元后,Lime表示自己已经成为美国无桩共享单车服务行业的领军者。 

  共享单车独角兽 

  对ofo以及摩拜的迅速扩张来说,资金自然是关键。按照中国科技行业的“惯例”,它们成了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对抗的代理人。腾讯支持的是摩拜,ofo背后则是阿里巴巴。 

  今年3月,阿里巴巴开始力挺ofo——牵头为其筹集了8.66亿美元资金,并成为了ofo的主要投资人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以及大型拼车服务公司滴滴出行也参与过ofo此前的几轮融资。 

  去年ofo表示自己的价值达到了20亿美元。但摩拜看来走在了ofo的前面——今年4月,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摩拜(同样得到了腾讯的支持)。今年7月,ofo的首席执行官戴威曾经拒绝了滴滴的类似收购提议。戴威曾表示他认为ofo应一直是个独立品牌,但这个目标看来很难实现了。 

  今年5月,戴威推出了“胜利”计划,旨在提升员工士气。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实现1元(约0.15美元)的利润。为此,ofo匆忙退出了除美国以外的多个海外市场,包括以色列、澳大利亚、德国、印度绝大多数地区和英国的一些城市。 

  Uber已经发现同时在亚洲市场和美国国内运营的目标过高,与之相似,中国出行类公司或许也没有做好脚踏两个半球的准备。



0 条回复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